SI 视角:杨瀚森 —— 开拓者替补席的 节奏控制器
当 20 岁的杨瀚森在 2025 年 NBA 选秀大会上以首轮第 16 顺位披上开拓者战袍时,他不仅成为继姚明、易建联之后第三位首轮入选的中国内线,更被《体育画报》(SI)视为波特兰重建进程中意外的战术拼图。这位身高 216cm 的年轻中锋在夏季联赛场均贡献 12.3 分 5.2 篮板 2.8 助攻的全面数据,尤其是对阵鹈鹕一役轰下 15 分并命中 3 记三分的表现,让 SI 大胆预测:"杨瀚森很可能在赛季初就成为开拓者板凳席的核心力量。"
开拓者的替补困境早已不是秘密。上赛季球队第二阵容场均得分仅 9.8 分位列联盟倒数第三,三分命中率 29.7% 更是垫底。当主力中锋罗伯特・威廉姆斯因伤缺席近半数比赛时,内线轮换几乎陷入瘫痪。杨瀚森的到来恰好填补了这个真空 —— 他在 CBA 赛场展现的 69.8% 篮下终结率和场均 3.2 次助攻的策应能力,正是开拓者替补最匮乏的技术要素。SI 特别强调:"在挡拆战术主导的现代篮球中,能同时完成顺下终结(每回合 1.339 分超过 72% 球员)和高位发牌的内线,将成为第二阵容的节奏引擎。"

杨瀚森的技术适配性在夏季联赛得到验证。面对鹈鹕替补内线,他既用梦幻脚步完成经典背身单打,又在高位吸引三人包夹后精准分球底角射手,这种 "古典与现代结合" 的打法与开拓者体系高度契合。球队上赛季助攻数联盟倒数第四的尴尬处境,更凸显其场均 3 次助攻的稀缺价值。正如 SI 分析师指出的:"当利拉德长期伤停、霍乐迪心思不定时,杨瀚森的策应能力能有效盘活停滞的进攻。"
zoty中欧,zoty中欧官网,zoty中欧体育,zoty中欧官方网站,zoty.com伤病潮意外为杨瀚森打开了上位窗口。开拓者内线轮换中,威廉姆斯过去两年仅出战 26 场,而锋线核心格兰特的状态下滑让球队不得不重新规划战术重心。夏季联赛中,杨瀚森展现的防守潜力 —— 场均 2.7 次封盖和将对手篮下命中率压制到 50% 以下的能力,恰好弥补了球队护框薄弱的短板。SI 认为:"相较于需要持球权的得分手,这种兼具终结效率和防守影响力的内线,更适合在替补时段快速建立优势。"
当然,挑战依然存在。杨瀚森 31.7% 的三分命中率和偏慢的出手速度,使其在面对空间型内线时容易陷入被动。NBA 球探报告特别指出的横移速度问题,也让他在防守挡拆时面临考验。但 SI 乐观地认为:"替补阶段面对第二阵容,他的身高优势和篮球智商足以掩盖这些缺陷。" 球队已为他制定专项计划,重点提升核心力量与外线投射稳定性,这与他 "希望成为空间型中锋" 的自我定位不谋而合。
从 CBA 最佳防守球员到 NBA 板凳核心的跨越,杨瀚森承载着新时代中国内线的探索使命。他的技术模板既不同于姚明的绝对统治力,也区别于易建联的运动天赋,而是以 "策应中枢 + 护框屏障" 的复合型功能立足。正如 SI 在结语中所言:"开拓者重建需要即战力,更需要可塑之才。杨瀚森在赛季初的表现,或许将重新定义国际球员在 NBA 替补体系中的生存法则。" 对于这位身披 16 号战袍的年轻人而言,即将开启的常规赛征程,既是挑战更是证明自己的最好舞台。
发表评论